如何保障這一超大型城市綜合體的消防安全?是對政府、企業和業主的重大考驗。
(花果園實景)
近年來,在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等各級消防部門的指導下,花果園不斷創新社區消防工作模式,借助物聯網、大數據等智能化手段,推動“物防+人防+技防”相結合,開啟了社區“智慧消防”的全新實踐。
花果園社區智慧消防管理平臺應用兩年來,截止2018年8月,花果園社區火災起數同比下降19.8%,直接財產損失同比下降30%,實現了亡人火災、人員密集場所火災和有影響的火災“零發生”。
物聯監控,智能管理
2018年5月,花果園Q區1棟某住宅里的兩個煙感器報警,第八微型消防站值班員立即通過手機APP調度專職消防員,三分鐘內便到達現場,隨即,專職消防隊員將初期火情處置完畢。
事后了解,這場意外是由于業主王女士出門時忘了關火,以致鍋被燒干并引燃灶臺,最終觸發了煙霧報警裝置。得益于平臺及時發現警情,專職隊員及時趕赴現場處置,才沒有釀成大禍。
花果園社區消防總監、消防安全管理人何踐介紹,花果園區域內住宅多、商業業態豐富,電氣火災的預防也是消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為此,在社區智慧消防建設中,花果園采取動態監測用電的方法,降低電氣火災發生機率。在供電回路上安裝電氣火災監控裝置,在配電柜、電纜井和接線端子安裝溫度傳感,全天候采集電壓、電流、溫度、負荷、剩余電流等數據,發現異常自動預警。
(花果園在數據中心內的智慧消防監控系統屏幕)
目前,花果園社區已安裝電氣火災監控系統8253套,剩余式電流互傳感器30271個,溫度傳感器21057個,在已經安裝的區域沒有一起電氣火情。2015年以來,在花果園社區入住率不斷攀升,消防工作壓力上升的情況下,花果園電氣火情所占的比例卻在下降。
同時,花果園社區還在燃氣管道安裝壓力傳感裝置270套,在燃氣調壓站、管井、餐飲場所安裝可燃氣體濃度傳感裝置320套,發現壓力異常和泄漏,自動報警并聯動關閉電動閥門。
“為實現設施設備監控‘無盲區’,該平臺對區域內消防設施、電氣設備、燃氣設施、疏散設施進行24小時監控,一旦發現消防設施、電氣設備、燃氣設施、疏散設施出現異常和故障,將自動通過手機APP通知相關人員第一時間到場修復處置。”宏立城集團消防總監何踐說。
數據跑腿,提升效能
至2018年8月,花果園轄區內共有室外消火栓546個,為確保24小時不間斷監測同一管路水壓是否正常,花果園社區在消防給水系統最不利點安裝壓力傳感器7700個,在消防水池、水箱安裝液位傳感器180個,將720個普通閥門更換為信號閥,在278臺消防水泵安裝電子巡檢裝置。
(水火栓數據采集終端)
“這樣一來,數據會實時傳輸到平臺,指揮中心能實時掌握管網水壓、水池和水箱的水位以及設備的工作狀態,全天候監控設施運行狀態。”何踐說。
據了解,平臺會預設建筑防火巡查、檢查的頻次和路線,通過手機APP向責任人員下達任務,跟蹤任務落實情況;在防火消防巡查檢查路線上安全重點部位和疏散通道、樓梯間等位置設置二維碼,巡查、檢查人員通過手機APP掃描二維碼,自動記錄巡查軌跡,提示檢查要點,記錄、上傳檢查發現隱患情況,上傳隱患圖片;系統自動將隱患整改任務推送給相關人員,并持續跟蹤隱患整改情況。
統計數據顯示,至2018年8月的兩年來,花果園社區防火巡查檢查率由63%上升到100%,火災隱患整改率由71%上升到97%,單位主體責任得到有效落實;物業管理企業依托平臺及時發現和消除電氣隱患276處、燃氣隱患137處、消防設施故障511處,勸阻和制止消防違規行為1185起,管理效率大大提升;建筑消防設施故障維護響應時間從平均超過2天縮短到3個小時,設施完好率從50%上升到98%,做到人員不增、效率倍增。
(花果園大數據中心的監控屏幕)
此外,花果園“智慧消防”通過開發智能分析模塊,建立數據模型,讓數據來“思考”,對消防設施運行、水電燃氣、消防管理、人員消防常識掌握情況、歷史火災等數據進行分析對比,實現平臺“研判”,并將結果運用于監管和宣傳。
在監管方面,花果園“智慧消防”平臺將管理數據匯聚到省消防總隊“云上貴州·智慧消防”平臺,轄區消防機構可以進行遠程監督。運用“云計算”技術,對建筑、場所的歷史數據進行分析,自動評定建筑、場所的風險等級,向轄區消防機構推送實地監督檢查安排建議,提升監督檢查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通過共享的數據信息,各級消防部門能夠更直觀地了解社區消防工作狀況,還可以根據火災風險等級,把有限的警力投入到火災高風險場所和單位的檢查、整治工作中,改變了過去警力難以全面覆蓋、顧此失彼的局面,有效提升了監管效能。
扁平指揮,出警迅速
在花果園社區智慧消防管理平臺上,清晰地可以看到有109消防控制室數據接入平臺。何踐介紹,報警探頭報警后,首先確認是否發生火警、火警信息和地理坐標,火警確認后,將自動向調度終端和公安消防指揮中心推送火警信息;然后通過手機APP和調度裝置,就近調度消防力量趕赴現場,通知工程技術人員確保消防設施運轉;最后系統將通過社區公共服務APP,向著火建筑內群眾發送火警信息,提示疏散注意事項,通知物業管理人員趕赴現場引導疏散,確認是否有人員被困。
(花果園實景)
“以前出警要靠電話逐級通知,容易耽誤時間,現在火警信息直接推送到我們手機上,出警速度要快得多,3分鐘以內就可以趕到現場,及時撲救初起火災。去年以來,我們出警256次,沒有讓任何一起火災蔓延擴大。”花園社區微型消防站隊員孫府深有體會地說。
通過平臺扁平化指揮,花果園社區高層建筑消防設施故障維護響應時間從原來平均超過兩天縮短到現在的3小時,設施完好率從50%上升到98%,專職消防隊、微型消防站平均火警響應時間由1分40秒縮短到55秒,到場時間由5分10秒縮短到兩分35秒,達到了“1分鐘出警、3分鐘處置”的應急聯動要求,實現了消防“打早、打小、打了”,應急處置更加高效。